七一之行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7月1日,天方党支部组织总部全体党员参观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早晨七点,一行十二人直奔泾县,在大家的说笑中,两个多小时的路途显得轻松短暂,不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著名的宣纸之乡——泾县,一个虽小却灵秀的皖南山城,生产的宣纸与徽墨、歙砚、湖笔并称文房四宝之上品。
我们首先来到新四军军部旧址所在地,在军部,大家兴致勃勃的参观了当年新四军议事的会堂、领导人的办公室、住室等,沿途随处可见是中央领导的题词,让人仿佛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月,当年国民党以数倍的兵力围攻新四军主力,造成新四军伤亡惨重,也宣告了国共统一战线的彻底解散,周恩来同志奋笔疾书“本是同根,相煎何急?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如今面对着这件件带血的历史文物,无法不让人思绪感慨,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教育课。参观完新四军军部旧址,我们大家来到叶挺雕像前并合影。
参观完军部,我们来到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依托抗战初期新四军军部驻扎在皖南泾县云岭三年期间所留下的革命遗址而建立的革命纪念性博物馆。它位于安徽省泾县城西20公里的云岭镇,所保护的旧址群于1961年3月,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列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大家对新四军在皖南三年的历史作了深入了解,仔细观看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
中午,我们驱车来到了王稼祥故居纪念馆,王稼祥故居纪念馆位于王稼祥故居前,建筑面积1130㎡,徽派风格,馆名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写。走进纪念馆大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王稼祥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汉白玉雕像,他面色沉静、目光有神凝望着远方,眉宇之间微蹙,左手拿着《申报》,右手握着拳头,表现了他投身革命的勇气、决心和对未来前途的思索与展望。
王稼祥故居是一幢具有皖南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书房是少年稼祥学习的地方。在这里,他背着家人读过《新青年》、《向导》和《中国青年》等进步报刊,为他后来走上革命道路,成为杰出的革命领导人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小花园是少年稼祥经常玩耍的场所。正房门楣上“王稼祥故居”是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在稼祥八十周年亲笔题写的。
客厅左边的厢房是王稼祥两个姐姐居住,姐姐出嫁后,王稼祥在这间厢房住过一段时间。1925年,王稼祥在芜湖圣雅阁中学组织领导学生运动,被教会学校除名,父亲把他领回家关在这个房间。最后还是怜子如命的母亲偷偷放走心爱的儿子,从此王稼祥投身革命,四海为家,战斗不息。
《王稼祥生平陈列展》的主题是“永远的稼祥”。展厅共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风华年代,第二部分是忠诚战士,第三部分是三大贡献,第四部分是卓越领导,第五部分是杰出外交,第六部分是永远的缅怀。每一部分段首画面都有主题色调,体现其不同时期不同生活、思想状况。整个展厅的表现形式分三种:一是平面、二是立体、三是灯箱。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将王稼祥的一生展示给大家。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加深入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生平和感人事迹,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从他们身上汲取更大的力量,以他们为榜样,以更高的热情投身于工作中。(汪艳/文图)